前言: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写了九章两万字的《浅侃旧体诗》的讲义,又在省实领导大力支持下,在母校教室与10多位校友进行讲座交流,连老三届教师、退休副校长、原六年三班班主任陈树本也来捧场指导。四个下午的讲座结束后,参加的校友反映不错,有因各种原因未能前来的校友索要讲义。为与更多的校友交流,特将拙文在校博分期刊出,并请大家指导教正。
浅侃旧体诗(一)
朱颖启 编写
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,也没有在任何进修班学习过中国古典文学。我现在粗略知道的一些旧体诗词的知识,完全是因爱好而自学的,可惜没有成才。前段时间有的校友说要跟我学习写旧体诗,我说不敢当,但相互讨论一下是可以的。于是,我动了写一些东西作为讨论稿的念头。我知道,我所知的有关旧体诗的知识是很肤浅的,而且说起来可能很多错漏,于是用了“浅侃”作题目,说明我是信马由缰,错漏在所难免。
第一章 诗歌的种类
中国的诗歌大概可分为三类:白话诗(自由诗、新诗)、古体诗(古诗,对唐代而言)、近体诗(旧体诗、今诗,对唐代而言)。
一、白话诗
顾名思义,白话诗就是用大白话(非文言文)写成的诗歌。与旧体诗相比,它显得十分自由,除了在押韵上有所限制外(一般按国语韵脚押韵,有些新诗连押韵也不顾),其余平仄、字数、行数、对仗等等完全不受约束。
白话诗是在清末民初诞生的,现在公认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是胡适1916年8月23日发表在《新青年》杂志的一首《两只蝴蝶》(原题《朋友》):
两个黄蝴蝶,
双双飞上天。
不知为什么,
一个忽飞还。
剩下那一个,
孤单怪可怜;
也无心上天,
天上太孤单。
现在读起来,是不是觉得很幼稚,像儿歌。看来,这首诗算不得上乘,但在当时确实开了诗歌创新的先河。
当然,白话诗也绝不是胡乱填写就成诗的。毛泽东指出新诗的形式应该是比较精炼,句子大体整齐,押大致相同的韵。也有人提出新诗要“顺口、易懂、能唱”。这些可以作为我们写新诗时的参考。
二、古体诗
古体诗是唐朝以前的古代汉族诗歌体裁,一般又叫古风。古体诗格律自由,不拘对仗、平仄;押韵较宽,甚至只需把辙分为平韵和仄韵即可;篇幅长短不限,句子有四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体和杂言体。唐代以后,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了,所以通常只分五言、七言两类。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;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,而三五七言兼用者,一般也算七古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《诗经》,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即公元前1066-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。所以,有文字记载的古体诗最早应出现于西周时期。
三、近体诗
近体诗,又称今体诗,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;而相对于白话诗(新诗)而言,又可称为旧体诗。它从南朝齐梁时期(公元六世纪中期)开始萌芽,形成于唐朝初年(公元七世纪中期),到盛唐(公元八世纪初、中期)已发展到成熟时期。它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。四句一首的是绝句,八句一首的是律诗,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“排律”或“长律”,长律没有规定行数,但它一定是双数。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:字数、押韵、平仄、对仗等。
我喜欢称近体诗为旧体诗,因为称近体诗或今体诗,初学者似乎容易与新诗混淆,称旧体诗,在文字上可以与古体诗和新诗有比较鲜明的区别。本文以下的章节主要讨论旧体诗的一些格律要求。
四、古体诗、旧体诗和新诗的特点
名 称 |
产生年代 |
特 点 |
古体诗(古风) |
西周,约公元前1066年。 |
1.不拘平仄对仗;2.押韵较宽;3.长短不限;4.有四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、杂言;5.用文言文写作。 |
旧体诗(近体诗、今诗) |
南朝齐梁时期,公元六世纪中期。 |
1.有严格的格律要求:字数、押韵、平仄、对仗等;2.主要分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,还有长律;3.文言文和白话文掺杂写作。 |
新诗(白话诗、自由诗) |
清末民初,最早为1916年前。 |
1.不拘字数、行数、平仄、对仗;2.基本按普通话押韵,也有不押韵的;3.用白话文写作。 |
练习题:
1、下面的文字叙述有没有错?如有,请找出并改正。
老王对小张说:“十.一机关要出墙报,请你写一首古体诗投稿,五绝或七律都可以。”小张说:“对不起,我不会写旧体诗,我写一首不论平仄,不论字数行数的今体诗行不?”
2、选择题(单选)
A.曹操的《龟虽寿》诗: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螣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属(1.古体诗;2.旧体诗)。
B.鲁迅《自嘲》诗:“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”属(1.古体诗;2.旧体诗;3.自由诗)。
C.李白下面这首《行路难.其一》属(1.古体诗;2.旧体诗)。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值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行路难!行路难!多歧路,今安在?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3、判断题
“我有一首诗,天下无人知。有人来问我,连我也不知!”
这首诗写于1909年前,当时题在离绩溪北村不远的一个叫三面亭的亭子墙壁上(作者不详),章衣萍(1902-1947,安徽绩溪人,现代作家和翻译家)读这首诗时,年仅7岁,头上梳有小辫子,后来章衣萍把这首诗写在他的《古庙集》的一篇散文中。
这首诗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吗?
评论